皇極經世書 邵康節說:《老子》五千言,大抵皆明物理。
更進一步讚歎:老子知《易》之體者也。
在舊書裡,找到新思維,開創新局。
《我與老子在道德夢境中相遇》 裡,結合現代語言,找到人生方。
道德一詞, 目的在於自我省視內心與行為舉止是否合宜,自我要求最佳著作正是歷經兩千多年淬鍊歷久不衰的《老子》,所謂道德經,就是內化的經典。
不需要向外攀緣,遵循天地運行法則,僅有五千餘字,能夠找到幾句話相映,此生受用無窮。
在西方社會是顯學,
以書本出版數量來說(包含翻譯各國文字)
第一位 聖經
第二位 道德經
非漢語系國家爭相閱讀道德經,相較於多元文化,使用漢語溝通的台灣人,是否更珍惜這份文化經典呢?
如同第64卷提道:『合抱之木生於毫末;九層之臺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始於足下。』
「實證」是千古不變的法則,相較於網路似是而非的訊息。
不同的速度,不同的觀看角度,城市展現出來的樣貌便不同了。
我喜歡《暫時先這樣》裡的主角們以步行走入城市裡的角落,那些斑駁牆面,
窗戶裡的人與動物,菜市場與咖啡館、美術館、醫院,,,,交織各種城市的氣息,十個短篇可以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般單獨閱讀,接續著一篇一篇閱讀時,我總會試圖去尋找彼此關聯的蛛絲馬跡,但往往被畫面的熟悉感帶回某個我曾經走過的街角。
兩頁全篇幅的公寓圖:陽台、鐵皮的頂樓加蓋、冷氣和植物,平凡而真實呈現出眾多街角都會有的房屋,兩頁全篇幅如浪一波波湧下橋的機車潮,我彷彿聽見轟隆隆的冷氣運轉聲及忙亂的機車聲響。《暫時先這樣》的畫面常常在移動,在不同的地點移動,用不同的交通方式移動,極喜歡主角們移動時變換的漫畫景色,能感覺城市是活的,即使是定格的建築,也因為人與生物的各種移動而活出獨特的生命型態。
黃宗慧與黃宗潔繼對寫《就算牠沒有臉》後,兩人共同編著新作《動物關鍵字》,以動物園分區的概念,分別就:同伴動物、離世動物、觀賞動物、虛擬動物、經濟、實驗動物、野生動物和動物視聽與城際動物等八個主題,深入精選三十篇文章,特別收錄隱匿一首詩作〈至少你現在籠子外面了〉。每篇文章對應一個關鍵詞,「靠近」每篇文章的內核,既試圖對話評析、又擴充文章「之外」的認識視野,邀請大家以不同「形狀」的動物鑰匙,打開理解牠們的一道道門。
這本選集有別於以往,動物必須是以某種「顯而易見」的姿態,才能「現身」。兩位編者的揀選目光,反而落在人與動物之間的日常關係;此外,並不聚焦於同伴(貓狗)動物,而是將鯨魚、鼠、魚、蝸牛、蜘蛛、毛毛蟲、狒狒,或虛擬動物(如寶可夢)等納入,從每位作者與動物個別的相遇、互動或僅僅只是共享某一空間的存在,甚至動物的離世,亦可見我們與動物日趨緊密的情感關係。動物身影「無處不在」,提醒著我們與動物同在一個世界,與動物間共伴所引發的種種思考或稱之回憶的東西,都可能擊發我們對動物生存處境有更多元的理解。
英劇《馴鹿寶貝》有一集情節描述,男主角唐尼與跨性別(男跨女)女友泰瑞莎約在餐廳晚餐,跟蹤狂瑪莎隨後而至。瑪莎開始用言語謾罵泰瑞莎:「你都跟這種人交朋友?毒蟲、強暴犯,這種貨色?」「說真的,如果我掌權,我就把難民船全部打沉。」這一連串罵詞,從瑪莎口中流暢說出,也許很大部分要歸功於她的演技與口條,甚至編劇巧思。但這些在我們看來具有歧視與汙名意味的台詞,會不會極有可能是歐洲在面對難民或移民議題時,某個日常對話的「現場」?
同時,剛好讀到一本關於祕密遷徙者的書,魯本‧安德森(Ruben Andersson)《非法公司:來自非洲的祕密移民如何在歐非各國形成一門好生意》。「非法」移民著作多不勝數,這本書並不聚焦在移民在移動中遭受的暴力或不公平對待,而是藉由大量實地訪察,在移民幾個會現身的地點,如「出發與被遣返的場址、抵達與收留的港口、遷徙路線的封鎖點、指揮與控制中心」等,以流動的方式,對幾個場址的相關人員,進行觀察、訪談和研究。
魯本‧安德森提出一個重要論點:構成「非法產業」的各個介面,如何使這些祕密移民(clandestine migration)成為賺取龐大利益的一枚棋子(同時這些移民本身,在某些時刻仍具有能動性),點出這個產業背後有其運作的矛盾與荒謬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本書藏含的事物尚有,收容中心的日常細節或種族之間的差異(印度、非洲黑人之間的不平等遭遇),唯有跟著魯本‧安德森的敘述,你的思考才能走進那未曾抵達之處。
本書是法中對照的詩選集,由關注法中藝文的獨立出版社巴斯巴度出版,同時也是台灣首度翻譯出版熱拉爾?馬瑟的詩集。本書收錄詩人從1970年代開始的創作,到2022年創作首度發表的全新詩作,橫跨五十年的詩文精選。相較華文現代詩,這本詩集的篇幅不像是一首詩,更像是千字以上的散文。優雅且古典的詞彙與語氣,細膩的觀察與奇幻的想像,展現出詩人蘊含的哲學思想。 譯文節選:
「他想要馴化那些心臟可以食用的野獸,他以為在腦中聽見了那隻歌聲會讓你臉紅的鳥,唇裂似的腔調,以及在清醒與沉睡之間發出的呢喃氣音,和詩歌一樣令人熟悉,當它帶著它的韻腳與模糊印象,毫無預兆地再次浮現:第一時辰與第三時辰,牧場邊的雙生丁香,雙語書裡的月亮。」
——選自〈睡林〉(Bois dormant, 1983)
對文字的癡迷,竟是來自日復一日,一成不變且環境髒亂的工作!漢嘉將生活的「苦痛」,不只是轉化,更是淬煉成豐滿的心靈。
時空跳回小說完稿的四十幾年前,文字猶如珠玉,即使如此,卻還是有社會階層對之鄙夷,漢嘉踩著潮濕,驅趕不完的老鼠,在不見陽光照射、不聞人氣的狹窄的空間中打包廢紙,工作之慢,是對於文化與歷史的細品,這些藝術終將被輾碎,卻也烙印在他的心房,直至某日,將成為伴他長眠的墓誌。
Z世代或許再也看不到漢嘉從事的工作,更遑論要找出另一位漢嘉,資訊爆炸之下,對於文字的吸收,我們就像吸滿髒水的海綿,一點都無法再接受,大至對社會現況探究、小至自我心靈的沉澱與啟動,都被快速往來的片段資訊用力攫著,無法脫身,誰能成為漢嘉,誰願意成為漢嘉?只求人人都能理解我們身處的環境,給予我們何種訊息跟契機,在墜落之際,抓住救命之繩。
這本書對於文字工作者、出版人,甚至是任何一位在生活中再次陷入困境的人,都可以一次又一次從架上抽下來,溫習漢嘉揀拾的意義,並重新找尋出生活的情感,那些對現況的不滿,都是日後心靈的昇華。
佐著綠葉搶眼的粉紅色桃子,書封的紅是少女的紅,洪愛珠跨域書寫,亦又萬分融洽。為陪伴病重母親,從書寫找尋出口,有了新住處、新廚房的獨身女子,本以為能俐落地展現獨立,大試身手一番,卻又從廚房鋪展出對母親與外婆的思念,常常是砧板上的洋蔥,惹人眼眶含淚。
吃是日常必須,洪愛珠寫得清晰透徹,卻又氤氳濃烈,適合捧在手心的書本大小,就像端著一碗切仔麵,幾瓣蔥頭撒下,便香氣四溢。辦南北貨、買食材配料都是哲學,街頭寫至巷尾,巷尾寫進廚房,挑貨的眼光都是練習來的。蘆洲的熱是低燒慢焙,隨人們擁擠進市場,信步繞至湧蓮寺的煙霧嬝繞,都有洪愛珠的腳步與眼光投射。
字詞的雕琢光芒或已不足為奇,能將回憶復刻成現今的分分秒秒,母親與外婆帶給她的,除了成就老練的識貨好手藝,更是將吃與愛的,串成生活上的購物地圖路線,那走起來總是充滿信心的態度,越走進巷底,風味更佳,而清甜鹹香的滋味留存人心。
這本書既民生又日常,吃的用的一應俱全,不見氣勢磅礡,隨著文字慢慢流洩出的,是時時攻上心頭的暖,這是不同世代的少女風格,一傳三代,代代好功夫,色香味俱足。
近年來各地出現多家不同風格的獨立書店,多散落在全台大小城鎮,孤傲地在各個角落散發人文氣息,這些獨立書店大多為為社區型、在地型的書店,主要因書店場域、當地文化和經營者理念而有各式獨特的樣貌,通常販售的書籍不同於一般的連鎖書店,是台灣獨特多樣且美麗的風景。 依書店主人的選書喜好,書店多呈現獨特主題風格,我們相信選書是一間獨立書店的靈魂,透過選書方式書店不再只是一處販售書籍的空間,更是客人可以親身參與、對話的地方,也會舉辦多種講座及人文活動,書店主人的喜好完全顯現在書店中陳設的書籍,也能吸引志趣相投的客人前來造訪。 這次透過『拾冊選書市集』線上策展活動,希望能在2024年9月以前能夠邀請100家獨立書店一起參加,我們相信透過書店主人的偏心推薦,不僅讓更多人可以認識每間書店特有聚焦的領域和關心的議題,也能因此認同、愛上每間獨立書店,歡迎與我們一起支持台灣各地獨立書店。